許多電動汽車車主擔心車輛電池在寒冷氣候下的有效性。據(jù)外媒報道,一種新電池化學有望解決這一問題。
在目前的鋰離子電池中,主要的問題在于電解液。作為電池中的主要組分,電解液可在電池的兩個電極之間傳輸帶電粒子(即離子),從而實現(xiàn)電池充放電。然而,在寒冷的地區(qū)或季節(jié),液體在零度以下開始結冰,嚴重影響電動汽車的充電效率。
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美國能源部的阿貢國家實驗室(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)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(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)開發(fā)了一種含氟電解液,甚至在零度以下也表現(xiàn)良好。阿貢化學科學和工程部門的高級化學家Zhengcheng "John" Zhang表示:“研究團隊不僅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防凍電解液,其充電性能在零下4華氏度也不會下降,而且在原子層面上發(fā)現(xiàn)了是什么讓它如此有效?!?/p>
這種低溫電解液有望用于電動汽車電池,以及電網(wǎng)儲能和消費電子產品,如計算機和電話。
在當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中,電解液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鹽(六氟磷酸鋰)和碳酸鹽溶劑(如碳酸亞乙酯)的混合物。該溶劑把鹽溶解成液體。當電池充電時,電解液將鋰離子從正極傳輸(含鋰氧化物)到負極(石墨)。這些離子從正極中移出,然后經過電解液進入負極。在通過電解液傳輸?shù)倪^程中,離子位于由四或五個溶劑分子組成的團簇的中心。
在起初的幾次充電過程中,這些分子簇撞擊負極表面并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。該保護層可以起到過濾器的作用,只允許鋰離子通過層體,同時阻止溶劑分子。在這種情況下,充電時負極能夠將鋰原子存儲在石墨結構中。在放電過程中,通過電化學反應釋放鋰中的電子,從而產生電力,為汽車提供動力。
問題是,在低溫下含有碳酸鹽溶劑的電解液開始凍結,在充電時無法將鋰離子輸送到負極。這是因為鋰離子在溶劑團簇內緊密結合,需要比室溫下高得多的能量來疏散簇群并穿透界面層。因此,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溶劑。
該團隊研究了若干種含氟溶劑,并確定在零下溫度的情況下能量壘最低的成分,從團簇中釋放鋰離子。研究人員還從原子層面確定,為什么這些特殊的成分如此有效。這取決于每個溶劑分子中氟原子的位置及數(shù)量。
在實驗室中測試電芯時,該團隊的氟化電解質可在零下4華氏度保持穩(wěn)定的儲能能力,實現(xiàn)400次充放電循環(huán)。即使在零下溫度環(huán)境中,其容量仍與在室溫下使用傳統(tǒng)碳酸基電解液的電芯表現(xiàn)相當。Zhang表示:“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調整電解液溶劑的原子結構,以設計適合零下溫度的新電解液?!?/p>
另外,這種防凍電解液不會著火,比目前使用的碳酸鹽電解液要安全得多。Zhang表示:“該團隊正在為這種更安全的低溫電解液申請專利?,F(xiàn)在,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工業(yè)合作伙伴,以將其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設計?!?/p>